“周一在家線上提交申請,第二天就收到落戶成功的短信。”來自四川的王子欣在畢業后選擇成為一位“新深圳人”。她原本預留了近半月時間來辦理落戶,但深圳人才引進入戶“一件事”帶來的“分鐘級”響應,讓她驚喜,也讓她對“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有了切身體會。
王子欣的體驗,正是廣東政務服務改革的縮影。如今,一場破解“辦事慢、辦事難、多頭跑”的變革正在廣東政務體系全速推進,目標是讓企業和群眾辦業務,能像“網購”一樣高效、方便。
南方日報、南方+聯合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已正式啟動“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廣東省優化政務服務優秀案例征集巡禮”,活動將深入挖掘各地市創新實踐,全面呈現廣東政務服務從“能辦”到“好辦”“智辦”的躍升。
政務服務有了“數字高速” 過去,企業群眾辦事,常常需要輾轉于多個部門,重復提交大量材料。如今在廣東,這種印象正在被刷新。打開廣東政務服務網“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754個集成化服務套餐可供選擇。 這就像是政務服務的“組合套餐”:企業和個人無需再自己琢磨先辦哪個、后跑哪個,也不用在不同部門間穿梭。從企業開辦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都被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超過95%的服務可全程網辦,71%的材料可實現“免提交”,讓“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 數據背后是實實在在的效率提升。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一件事”支持全省企業一鍵查詢打印38個領域信息,減少辦公時間300萬天,節省企業成本22億元;殘疾人服務“一件事”實現辦事時間減少71%,材料少交96%,表單少填91%;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實現表單少填82%,材料少交72%,時限壓縮70%。 “坐標定位、管網分布、周邊配套全透明,選廠房、挑地塊就像網購。”今年初,深圳齊一科技項目負責人黃澤銳在“惠陽商館”平臺上輕點“報名拿地”,三個月后,企業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眼下已完成廠房設計。“從報名到摘牌再到辦證全程有幫辦團隊領路。每個環節都有系統自動推送指引,就像有位‘數字管家’隨時待命。” “以前企業要跑十幾個部門,現在系統自動派單,我們線上線下協同,幫著一站式辦理。”惠州市惠陽區政數局的工作人員朱偉成現場展示企業從設立登記到工程竣驗的全過程,涉及32個部門,78個事項,352項材料清單。 “我們梳理了全流程,形成一整套簡單、規范的辦事指引嵌入‘惠陽商館’小程序系統。”朱偉成介紹,目前,企業從取得施工許可證到竣工驗收,最快可以在18個月內完成。 這樣的基層創新在廣東遍地開花:江門的退休人員年審“一件事”,全年可為基層節省超3萬小時工作時長;潮州用信用承諾函替代投標保證金,為381家企業節約資金超7943萬元;珠海將港澳投資者開辦企業的時間壓縮至3小時。 數據架“橋”,AI賦能 “‘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關鍵,在于數據的打通和流程的再造。”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林輝煌分析,以傳統模式下,招商引資、項目審批、企業經營等環節分散在不同部門,形成“服務斷層”,而系統集成式改革,實現了企業從落地選址到生產經營的全周期閉環服務,“統一平臺就像在部門間架起‘數據橋’,讓協同更順暢。” 這座“橋”能否穩固通暢,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制度保障”與數字政府的“技術驅動”雙輪發力。 制度層面,首部政務服務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政務服務數字化條例》、《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和29項數字政府工程標準的印發,為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和標準規范,固化了創新實踐成果。 在技術層面,廣東強化數據應用與業務流程再造,全力打通“信息孤島”。截至目前,廣東已累計對接37個國家部委385個數據資源,實現了61個國家垂直系統超5000萬筆業務數據的回流共享,為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提供了可能。 當數據跑通后,服務開始變得更有“智慧”和“溫度”。 如今,“AI+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成為廣東“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新亮點。廣東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如“投資廣東”平臺打造“AI投資助手”,省人社廳建設“智審”社保數字員工等。深圳上線的全國首個實戰化政務服務AI應用“深小i”,日均提供超2萬次咨詢解答服務,應答率超過97%,解答精準率超過94%……“數字政府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已經是必然趨勢。”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院長余坦說。 技術飛奔的同時,如何守護服務的“人情味”?這也成為改革中必須答好的一道題。“技術不應取代人工服務,而是要增強溝通溫度——政務服務永遠需要人性化底色。”對此,林輝煌建議,用“數據跑腿”提升效率,保留人工窗口托底保障,讓技術紅利真正覆蓋所有市場主體。 通過持續的法治保障、標準建設與技術賦能,讓“高效辦成一件事”不止是“能辦”,而是進一步向“好辦”“易辦”乃至“智辦”躍升,從而讓每一項政策、每一次服務,都能精準抵達企業和群眾,使他們從改革的旁觀者,變成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什么時候可以申報?
哪些案例可以申報?
活動詳情看這里
↓↓↓
高效辦成一件事——
2025年廣東省優化政務服務優秀案例征集巡禮
一、活動時間 ●征集時間:即日起至11月30日,在南方+客戶端征集“高效辦成一件事”優秀案例 ●點贊時間:12月1日—12月21日,在南方+客戶端進行案例展示、公眾點贊 ●評選時間:12月22日—12月31日,完成審查及點贊展示工作,確定“高效辦成一件事”優秀案例名單 二、哪些案例可以申報? ●征集類型:本次征集活動分為兩大類,包括已入選《廣東政務服務百優案例》的一件事案例優化和新增一件事案例征集。 ●已入選《廣東政務服務百優案例》的一件事案例優化:對原有案例內容進行補充、更新和升級。重點補充最新成效數據、高質量圖片(如辦事場景、界面截圖)、短視頻(如簡介視頻、用戶采訪)等多媒體素材,使案例展示更加生動、立體。 ●2024年以來新上線、具有顯著成效和創新性的一件事案例: 一是國家重點事項清單落地類。圍繞國務院辦公廳于2024、2025年分四批下發的42項重點事項清單,在廣東落地實施中的創新做法與成效。二是廣東特色創新實踐類。鼓勵各地各部門結合地方實際和群眾需求,自主創新的“一件事”改革案例。 三、如何申報? 掃描二維碼跳轉鏈接投稿 ▼ ●提交內容:包括文字介紹、圖片及視頻。文字介紹字數控制在1000字以內,并附不超過3張圖片(文件10MB以下,JPG格式);視頻接受mp4、mov格式投稿,大小200M以內,不要上傳帶有第三方logo的圖片和視頻(視頻剪輯軟件logo除外)。 ●一旦發現刷票行為,立即取消參賽資格。 ●所提交作品須為原創,一旦發現抄襲、侵權立即撤稿并取消資格,如造成侵權由投稿者和作者承擔全部相關責任(未成年人作者由監護人承擔全部相關責任)。 ●一旦投稿,視為作者將作品版權授權給活動主辦方和南方+客戶端,主辦方和南方+客戶端可對作品內容進行修改、網絡發布、出版書籍、報紙雜志刊登、線上線下推廣等。 ●作品提交后將進入“審核中”狀態,此時可修改內容;作品一旦審核通過發布,將無法撤回修改。 四、申報有什么好處? 1.媒體宣傳: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將精選入選案例進宣傳推廣,有機會獲得報道推廣,提升單位和品牌的知名度。 2.成果認可:案例將入選南方+平臺《廣東省“高效辦成一件事”優秀案例》宣傳專題,作為全省數字政府建設的典型經驗資料進行推廣。 3.通報表揚:對提供高質量更新內容和優秀新增案例的單位予以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