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順利推進改革十分重要”。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廣泛凝聚共識對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共識是奮進的動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深刻把握廣泛凝聚共識的價值意涵、核心要義與踐行方式,凝心聚力推動改革行穩致遠,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廣泛凝聚共識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凝聚共識對改革能否成功至關重要?!睆V泛凝聚共識不僅在思想層面構筑了全體社會成員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目標、方式等的共同理解與價值認同,更是在實踐層面推進了改革發展現實問題的有效解決,進而匯聚起磅礴的改革合力,確保改革進程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能夠穩步前進。廣泛凝聚共識為改革發展奠定思想根基。堅定的改革信念、統一的改革思想、正確的改革方向,都是廣泛凝聚共識所推動形成的思想自覺,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廣泛共識,改革難以順利推進,推進了也難以取得全面成功。”改革共識的凝聚,不僅從目標價值層面推動引導全體社會成員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國家、民族發展的深遠意義,從而由外在的感性認識達致內在的理性自覺,堅定改革信念;而且從現實具體層面逐步構建全體社會成員對于推進改革的系統認識,從而為改革實踐選擇提供認識框架,作出科學判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廣泛凝聚共識以實現社會成員在思想認識上的統一,構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根基。廣泛凝聚共識為改革發展化解現實問題?;卮鸩⒔鉀Q問題是思想理論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當代中國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其不僅處于體制機制深層次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的關鍵階段,而且還面臨著破解發展瓶頸、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現實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場合曾多次強調,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改的基本上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肮穷^”為何難“啃”?就是因為深層次的改革涉及更加復雜的利益、更加系統的變革。而廣泛凝聚共識不僅從利益協調的層面化解改革發展中的堵點痛點,更是從共同愿景的層面克服改革發展中的時代難題,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迎難而上,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廣泛凝聚共識為改革發展匯聚強大合力。凝心才能聚力,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是要實現改革力量的聚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歷史充分證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擴大其在目標、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一致性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我們要以廣泛共識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脈絡,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極大增強全社會的改革共識,不斷強化社會成員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參與感和積極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發展力量。
廣泛凝聚共識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
要深刻理解廣泛凝聚共識對推動改革的重要作用,就必須厘清所要凝聚的改革共識的核心要義及其具體內涵。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要有效協調不同利益訴求、價值取向之間的分歧矛盾,就必須在改革的主體維度、理論維度、現實維度凝聚社會各界的基本共識,從而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在明確改革核心中凝聚領導共識。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起著統率與整合的重要作用。無產階級政黨只有通過集中統一領導,使各方面有利因素形成合力,才能保證黨的方針、政策得到順利貫徹和有效實施?!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备母镩_放的頂層設計、內容安排、路徑選擇,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梢哉f,堅持黨的領導是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明確黨在改革發展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就是當代中國領導共識凝聚的現實表達。在把握創新理論中凝聚思想共識。改革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需要科學理論作為思想指導。馬克思曾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边M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理論成果為指導,凝聚和統一黨內外思想,形成推進改革的理論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踐中深化對改革的認識和思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謀劃,這些都為凝聚廣泛思想共識奠定了理論基礎,指引中國改革事業不斷前進。在增強大局意識中凝聚利益共識。利益追求作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深層次因素,深刻影響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推進。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必然以一定的利益追求為基礎。脫離了利益的土壤,主體對于客體的對象性活動就會逐步喪失驅動力。由此,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構建起同改革愿景目標相契合的利益共識,從而逐步解決因利益沖突而產生的改革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導干部、群眾增強大局意識,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關系調整和個人利害得失?!敝挥袕膰?、民族的整體性視角出發,結合個體的現實境遇,將黨和國家的事業同個人的理想追求統一起來,才能在復雜的利益關系中凝聚共識,筑牢社會發展根基。
廣泛凝聚共識是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共識要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凝聚。在復雜多變的社會情形中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絕非易事,只有在深刻把握改革共識具體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才能有效筑牢全黨全社會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精神動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核心凝聚作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深刻表明,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才能以最廣泛的共識確保全黨全國在改革開放問題上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以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有效落地,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從而在改革各方面全過程凝聚起最為核心的改革共識。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協調社會利益關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社會利益格局也在不斷調整變化。改革共識的廣泛凝聚同改革實踐中的利益平衡緊密相關?!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边M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凝聚共識過程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具體利益的共性需求,將其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當中。因此,要有效凝聚改革共識,協調社會利益關系,就必須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兼顧公平與效率,處理好分配關系,確保廣大社會成員的合理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與保障,為形成改革共識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物質層面的發展,也是精神層面的強化。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改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币庾R形態是黨和國家的思想旗幟,也是凝聚思想共識根本性的問題。因此,必須切實做好改革輿論引導工作,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通過對改革舉措的研究闡釋、宣傳解讀來回答社會關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方向不動搖,在凝聚共識中定心聚力,凝心鑄魂。
?。ㄗ髡叻謩e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政黨研究平臺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黨建網